房地产并购重组需谨慎处理三大关键点******
王丽新
新年伊始,房企处置资产、启动并购重组计划不断出炉。据不完全统计,自2022年11月底“第三支箭”落地以来,涉房企业披露的收并购案总交易对价超过576亿元。
支持房企股权融资的“第三支箭”发出,正进一步有效化解房企风险,加快推动行业风险出清,对“稳预期、稳信心、稳投资”起到重要作用。但从实操层面来看,其中涉及并购重组的交易资金规模大、并购程序繁琐,方案是否成功也存在不确定性。在笔者看来,这期间,上市房企需谨慎处理三大关键点。
并购前期,需理性选择适合企业自身的并购标的。在当下的市场格局中,稳健型房企有发展优势、有扩表需求,可供其“挑选”的资产标的池子也很大。但不同企业业务布局、细分市场话语权、主力产品业态以及战略发展方向均各有特色,背后的大股东资源也不尽相同。并购重组是企业发展历程中的大事,需顺应市场需求,仔细甄别被并购标的资产质量、经营状况、企业文化与管理等方方面面是否与自身匹配,不能盲目选择标的,要“补短板优长处”,采用合理的估值方法进行评估,实现“1+1>2”效应。
并购中期,需做好尽调以及匹配最优的并购方式。不同于其他行业,房地产行业并购重组涉及的资产标的多数都是正在开发或销售的项目,周期较长,少则一两年多则十年八年才能清盘交付,这其中参与方较多,夹杂“明股实债”等现象,背后的债权关系复杂,需充分尽调,确保风险指数处在可控范围内且有收益空间,谨慎对待再出手。
此外,涉及并购重组的双方都应跟随政策节点,谨慎考量支付以及融资方式,无论是向特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股份募资,还是现金支付等,都需最大可能地寻找长期且成本较低的资金。毕竟,合理的并购方式能确保企业在并购过程中及时避免和合理应对风险,进而保证现金流安全。
并购后期,需注重业务协同及资源整合,达到提升效益的目的。当闯过前面的重重难关,并购项目进入落地阶段时,往往是实现有质量的并购重组最重要的一环。若企业实施并购重组后能在业务、经营、财务以及人力等方面达到很好地融合,其成果将快速在财务报表及业务模式方面形成良性循环。反之,并购标的则会成为收购方业绩表现的“拖油瓶”。
更重要的是,要想实施好房地产行业并购重组,需强化对上市房企、涉房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再融资的监管力度。一方面,收购方收进来的须是优质资产,才能更好地发挥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另一方面,上市房企、涉房上市公司的再融资,需市场主体有真正融资和业务需求才能启动,更要保证并购重组的配套融资真正用在方案提及的项目以及“保交付”的项目中,否则会与发出“第三支箭”的初衷背道而驰。
总体而言,在行业风险持续出清过程中,并购重组活动有望逐渐增加。企业整合资源后,经营状况有望改善,同时将淘汰落后企业,改善产业结构,优化行业资产负债表,推动房地产行业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省级两会开启,已有15名新任省级政协党组书记公开亮相******
1月10日以来,全国多个省份相继进入“两会时间”。时值换届之年,人事议题受到外界关注。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梳理发现,截至11日晚,至少已有山西、贵州、云南、内蒙古、江西、吉林、海南、湖南、上海、重庆、河南、福建、黑龙江、广东、甘肃等15个省份的新任省级政协党组书记公开亮相。
在这批近期调整的省级政协党组书记中,“跨省调任”是其一大特点。他们包括:
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吴存荣任山西省政协党组书记;
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副主席、党组副书记,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赵永清任贵州省政协党组书记;
贵州省政协党组书记、主席刘晓凯任云南省政协党组书记;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张延昆任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党组书记;
湖南省委副书记朱国贤任吉林省政协党组书记;
湖北省委副书记李荣灿任海南省政协党组书记;
海南省政协主席、党组书记毛万春任湖南省政协党组书记;
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蓝绍敏任黑龙江省政协党组书记。
而上海、河南、广东等省份的新任省级政协党组书记则是由本地干部担任:
上海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胡文容任上海市政协党组书记;
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孔昌生任河南省政协党组书记;
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林克庆任广东省政协党组书记。
此外,本次调整中,也有多名新任省级政协党组书记来自中央机关、国家部委等部门,包括:
司法部党组书记、部长唐一军任江西省政协党组书记;
中央办公厅副主任、中央办公厅调研室主任唐方裕任重庆市政协党组书记;
国家卫健委党组成员、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国家卫健委纪检监察组组长滕佳材任福建省政协党组书记;
中国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庄国泰任甘肃省政协党组书记。
(澎湃新闻记者 蒋子文)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